讓我娓娓道來為什麼我最後決定離開翻譯所吧,雖然跟憂鬱症這個主題沒有太大關係。
從小時候開始,爸媽送我去佳音學英文,大概一、兩年後我漸漸對英文感興趣,也有所成就;到了國中,我唸了英文 D 級(類似英文資優班),國一開始的教材為大家說英語,國二至國三則是空中英語教室,我必須強調我不是特別聰明的人,因為身邊人大多都同時是數理資優班跟英文 D 級,我只是有個不服輸的個性,促使我每天背誦雜誌文章,好讓我在每天的課文克漏字考試中拿滿分,「我就是要贏過那些人」,我心裡是這麼想的。
到了高中,我原本的目標其實是中山女中英資班,但因為基測失利,我到了新店高中,但我把補習班的教材當作所謂的資優班材料研讀,學校的英文教材也不馬虎;到了高二、高三,補習班課程轉為模考班之際,我想我也只是抱著不服輸的心態,讓自己在兩、三百人的班級內一直拿了前十五名,好像這一路下來,我的英文能力向來被親朋好友肯定,或甚至讚許。
由於當初考高中失利的不甘心,我奮鬥了三年終於翻身至師大英語系,但在那裡我又開了眼界:我必須花很多時間研讀的課本和材料,有些人絲毫不費工夫地就能拿到高分,但我還是不服輸,我後來在大三下開始逼自己坐在書桌前一整天,每天研讀不同的上課進度,最後畢業的成績其實不怎麼樣,我其實屬於後 50% 的人。
大學畢業後我才立定志向想考翻譯所,花了一年時間跟一個高中朋友一起奮鬥組讀書會,原本以為也許會順順利利,但我錯了,進了某補習班的第一份正職英文編輯工作,讓我見識到翻譯的困難,後來進入翻譯所,修課時遇到的同學一個比一個強,有些人得以譯書、文章、去實習等等,我得到的回饋卻只是:「妳的中文要再加強」。也因為我五年前同時工作又上學的緣故,爆發了憂鬱症,開始休養的期間,我最多只能強迫自己讀 Azar 之類的英文文法書,並沒有每天刻意閱讀中、英文材料的習慣,結果就導致自己中、英文能力持續下降,進而導致自己只讀了一年的翻譯所,就果斷決定退出,因為自己愈讀愈挫折,深深發現自己似乎並不適合這個產業,即便我喜歡翻譯,但真的沒辦法,除非我的中、英文能力及翻譯能力精進,不然我想我沒辦法再做這些事情。
所以基於以上經驗,我會奉勸想要唸研究所的人慎思,也許先去工作個幾年會更適合唸研究所,因為你/妳會比較清楚自己的方向。所以我決定放下一切,於今年三月中辦理退學,黯然離開翻譯所,以上就是我目前這一生的學習歷程,只希望接下來我能找到新的異象、新的方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